高中数学教学之心得体会 摘要: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, 让学生自主学习、探究,体验数学,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。上好数 学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本文根据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切 身体会,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。 关键词:高中数学 教学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大众数学的理念,学校和教师应该相信他们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学好数学,而当前数学慢生的大面积存 在,使教师感到困惑。因材施教是我国的教学传统,对学生数学基 础应该有不同要求。高中数学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。数学课程中大 量的新内容,正在加进高中的数学内容中,加多少,加哪些才恰当, 还需要认真讨论。以下谈谈我自己的心得体会。 一、科学制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,学生需要学好代数、几何、概率统计、微积分初步的 基础知识、 基本技能,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。数学教学过程中, 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,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、数学建模能 力和数学交流能力,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。 二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。要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,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,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 教学方式。当前,数学创新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: 1、开放式教学。 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,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,在学生参与 下解决,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,品尝进行创 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。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 点。一是结果开放,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;二是方法开放,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;三是思路开放,强调学生解 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。 2、活动式教学。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,包括模型 制作、游戏、行动、调查研究等,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、理解 数学、热爱数学。 3、探索式教学。 采用“发现式” 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,探索知识的形成、规律的发 现、问题的解决等过程。 索性的学习方式需要有时间的保证。为了培养学生在力所能及范 围内进行“创新”性的学习,还需要创造条件,让学生有机会尝试 这种学习方式。学生应该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、发生、发展 的过程。为此,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“数学建模” 、 “数学探究” 的学习活动。这些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,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。学生的数学课主要是学习间 接的数学知识,因此,传统的听课理解、模仿记忆、练习作业等仍 是主要的学习方式。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适当改造,让它渗透研究 性学习的因素。在许可的情况下,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,发现 数学的某些规律性。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,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有效地结合 上述三种形式(但不限于这三种形式) ,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以下 各种能力来实现教学目标: (1)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。那么,在课堂中,怎样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?第一,在观察之前,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 具体的目的、任务和要求。第二,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。比如要指 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,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 观察方法, 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。 第三, 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,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 做仔细、深入地观察。第四,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。 (2)想象力是思维探索的翅膀。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 素。第一,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。第二,要有能 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