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: 上节课,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,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与分布。这节课,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(板书)。 讲授新课: 展示《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》《我国地形分布图》和《中国行政区划图》。 读图观察: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地图,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 1600 毫米、800 毫米、400 毫米和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、省级行政区? 学生活动: ① 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、两广丘陵、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、青藏高原东南部;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、黄淮平原、黄土高原南部、四川盆地、云贵高原北 部、青藏高原东南部;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、东南侧,内蒙古高原南 部、黄土高原北部、青藏高原东部;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、青藏高原 东北部、中部。 ② 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、赣、闽、台、粤、桂、云、藏、琼等;800 毫米等 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、皖、豫、陕、甘、川、云、藏等省区;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 蒙古、黑、吉、辽、冀、晋、陕、宁、甘、青、藏等省区;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 古、宁、甘、青、藏等省区。 ③ 在上述基础上,引导学生将 800 毫米、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,并对照《我国 1 月 平均气温图》观察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,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 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?(0℃,秦岭、淮河)以加深对秦岭—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 线的印象。 提问:从《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》中可看出,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? 小结:学生答后,补充:从图中可看出: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,既有南北向的差异(南多北 少),又有东西向的差异(东多西少),年降水量空间(地区)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。 板书:1.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:东多西少,南多北少;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。 阅读材料:同学们从《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》上可看出: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,超过 1600 毫米,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。那么,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 在哪里呢?同学们读《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》小字资料就明白了。 高中数学集合数列函数导数试卷 过渡: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(特点)和总趋势,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 区。 板书:2.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讲解: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,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。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 量,则该地为湿润地区;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,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;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,则 该地为干旱地区;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,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。 提问:从《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》上可看出,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?(学生:湿润、半湿 润、半干旱和干旱地区)其中,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,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?(学 生:干旱、半干旱气候区) 读图:读《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》,对照《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》《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》 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》《我国地形分布图》及《我国行政区划图》后,回答下列问题。 提问: 1.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?(学生: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) 哪条等温线?(学生:0℃等温线)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?(学 生:暖温带和亚热带)大致通